第六百六十四章 关西出将,关东出相!(3/7)

蒂固的出现了两个认知。

其一,西北豪族擅长军事,始终是汉帝国潜在的威胁,要提防他们,更要打压他们。

其二,西北经济落后,人口少,当地豪族单纯靠自己的力量,无法威胁汉帝国,可他们若是能获得羌人的支持,那就会造成很大的麻烦,所以要想办法隔断西北豪族与羌人的联系。

也是基于光武帝刘秀的这两个认知,成为了很长时间...汉庭处理西北问题的指导方针。

再加上...实际控制大汉朝廷的多为关东豪族,刘氏皇室本身就是最大的关东豪族。

朝廷自然代表的是这些人的利益...

于是...

喜闻乐见的,关东豪族的大股东吃肉,其它的关东地区的小股东喝汤,不夸张的说,东汉的政治格局那便是「关东独尊」!

潜移默化的,打压西北豪族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在陆羽的印象中...

最欺负人的是「举孝廉」...

众所周知,举孝廉是东汉做官的最基本途径,而举孝廉是不是公平,似乎不那么重要,因为关东豪族觉得他们公平,他们就公平!

汉和帝时期,把每年每郡固定举两人为孝廉的制度,改成按州郡的人数给予不同的名额,二十万人的城郡设一个「孝廉」的名额,四十万则两人,以此类推,如果郡国人口不瞒二十万,那就两年举一人,如果不足十万,那就三年举一人。

于是乎,西北、陇西人士本就在政治上没啥发言权,这么一搞...西北地广人稀的缺陷被无限的放大。

再加上羌乱在西北不断爆发,各郡户口持续减少,又不断的更换太守...太守是察举的主要负责人,频繁更换,导致...有的郡在十多年也举不出一个孝廉。

所谓「关东出相」、「关西出将」...便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偏偏...想要当大官,必须往朝廷去靠,必须往学术去靠...

可什么「三君」、「八俊」、「八顾」这些称谓没有一个是关西人...可以说,在学术领域,关西人被彻底的排除在外,因为出身关西,仕途这条路已经彻底的堵死了。

要么战场杀敌立功...

要么躺平...

想要跻身朝堂,几乎不可能!

这也是为何,就算是凉州三明之一的张奂战场立功,朝廷要封赏他,他却说什么封赏都不要,只要求把户籍改一改,把他老家从敦煌郡迁徒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最新更新章节〖第六百六十四章 关西出将,关东出相!〗地址https://wap.77gp.net/167/167574/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