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商鞅对于秦国零的重要性(1/6)

商鞅的变法,让秦国空前强大,立下不世之功,被秦孝公封为君,拥有商於之地的十五城,所以称商君。

这个封君和以前的分封不同,商鞅只拥有商於之地税收权,行政权、土地权还是国家的,而且封君只传两代,到第三代就得交回国家。

战国时很多国家都有封君,像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俗称战国四公子,都是封君,是列国为了吸引留住人才搞的封赏活动。

郡县制的结果就是贵族势力减弱,国君势力增强,实际上就是由封建制转变为中央集权。

分封制的结果是分权,国家实际是由贵族联合统治,国君一个人说了不算;而郡县制的结果就是集权,全国的权力集于国君一身,其他的官员全都成为国君的打工仔,国君可以任意栽撤杀罚。

这样一来,秦国的贵族开始消亡,国家的实力大大增强。可以这样说,秦国是集全国之力在打仗,而其他六国,只是贵族在打仗。结果可想而知。

商鞅的变法,受损最大的是原有的贵族。

和楚国一样,等支持变法的秦孝公一死,秦国的贵族就起来讨罚商鞅;和吴起一样,商鞅最终也被车裂。

但和楚国不一样的地方是,秦国并没有因为商鞅一死而把他的一套制度废弃了,而是延续下来继续执行。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又把制度推向全国。

与郡县制配套的是愚民、弱民政策。

商鞅认为,要让人民好管、听话,跟着国家的政策走,人民最好就傻一点,像六国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人民太聪明了,不好管,你让他杀人,他会跟你讲仁义,你让他使诡计,他骂你没道德。

还有一个,老百姓最好别有钱。

“民富则国弱,民弱则国富”。

因为如果老百姓一旦有钱了就没人玩命上战场了。

利益的刺激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始终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才会为了改变命运去玩命,去打仗,也没闲功夫去琢磨国家的政策是否合理。

所以后来的秦始皇“焚书坑儒”不是一个偶然的举动,这个行为和商鞅的政策是一脉相承的,就是为了控制言论,实行愚民政策。

后世的帝王鉴于奏朝亡得太快,没有像奏始皇那样赤祼裸祭出法家的大旗,而是采用了“外儒内法”,的政策,外表用儒家的那一套安抚人心,骨子里还是法家那一套。

商鞅的那一套,并没有随着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视频剪辑:开局盘点十大帝王】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百零一章 商鞅对于秦国零的重要性〗地址https://wap.77gp.net/170/170505/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