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竟有等好事!(2/5)

够在史书上留名的文武大臣都是蠢蛋,看不到分封制的危害?

别搞笑了,真当人家史书留名的还没网上留言的聪明啊?

事实上,这些文武大臣们不仅看到了分封制的危害,也看到了分封制的好处——

藩王的财政收入都来自于自己的封地,为了自己的统治以及生活水平,他们要花本钱治理地方,这样儿不仅能快速收拢当地的人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朝廷的压力。

关键是能够快速应对地方上的问题和叛乱。

至于说刘野猪跟朱老四为什么要削藩……那是因为统治已经大致稳定了下来,藩王分封制已经没什么用处了。

这就跟擦完了屁股的纸差不多,该扔就得扔。

至于不考虑当时的历史环境,不看看汉、明藩王的封地都是些什么地方,上来就指责刘邦和朱元璋开历史的倒车,这种人要么就是单纯的没脑子,要么就是居心不良。

比如说兰芳,兰芳那里的地盘上,就特别适合用分封制,而朱劲松之所以不用分封制的原因也很搞笑——朱劲松现在还没有儿子,两个兄弟又都有用处,一时半会儿的不可能把他们分封出去。

外藩制度同样也不行。

比如说,把永历皇帝交给吴三桂的,是大明的外藩缅甸吧?

就连堪称是外藩中的表率,甚至一度以大明孝子自居的棒子,不也要向大清称臣纳贡?

还有,搞出来南越的是中原堂口的人马,然而在跟当地百姓混居了百十年之后,不愿意承认中原堂口的也是他们的后代吧?

所以,兰芳国现在亲近中原堂口,愿意向中原堂口称臣纳贡,不代表他们跟当地土著混居通婚几十年以后还愿意亲近中原堂口。

更重要的是,兰芳国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国家,而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商业公司,跟伪装成约翰牛的股份公司、伪装成偷国的财阀是同样的性质。

在朱劲松看来,兰芳国无论是想要向大清称藩,还是想要向大明称藩,其目的就是想要借助中原堂口在小破球上的威慑力保护自己。

别忘了,在1840以前,大清在世界上也颇有一些江湖地位的,荷兰正是因为顾忌大清的存在,所以没敢直接入侵兰芳国。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朱劲松才会拒绝兰芳想要称藩的请求,反而要求其彻底内附,以设置州县的形式来直接统治。

想了想,朱劲松干脆又对柯志明吩咐道:“让天地会和锦衣卫多加派一些人手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埋葬大清】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百章 竟有等好事!〗地址https://wap.77gp.net/209/209332/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