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六章 谬矣!(2/4)



以上的情形道理,恭王懂、庄王懂,在场的每个人,应该也都是懂的包括醇王。

可是,“懂”并不代表“想得清楚,想得明白”,更不代表,将前前后后、里里外外的利害关系都想透彻了,今天晚上,醇王满脑门想的,都是“若不及早预为之备,到时候国家必定乱成一团”,自以为公忠体国,言人之不敢言,并没有想到,他这个提议,会给他六哥带来何等巨大的压力?

今上若有不讳,因为尚未大婚,帝系相当于在宗一脉断绝,不论找谁来做嗣皇帝,近,求之于宣宗一脉,远,求之于圣祖一脉,都是“小宗入继大宗”。

这个“入继”,名目不同,出入之间,干系极大,真正叫“关联国本”,不过,不是一两句话说的清楚,暂时按下不表。

本朝的“小宗入继大宗”,并不存在类似于英吉利的那种“顺位继承”的概念和法统:事先已经排好位置了,不用争,不用抢,排队上车就是了。或者说,你只有等排在你前面的继承人,都挂掉了或自动放弃继承权了,大英帝国国王的位子,才轮得到你。

有资格入继大统的“小宗”,谁也说不好有多少,若按“资格”的“分量”来排队,从打头的恭王,到末尾的庄王,拢共百十号,总是有的。“理论上来说”,这百十号中的每一位,都可以成为大清的嗣皇帝即便最后面的庄王的儿子,越过最前面的恭王的儿子,入继大统,也是合乎法统的。

想一想挺有趣的:“近支”之中,恭王一支最“近”,庄王一支最“远”巧的很,目下,这一“近”、一“远”,正比肩而坐。

“资格”的“分量”之轻重,会对大位争夺的成败,造成相当的影响,不过,两者之间,并无必然联系有时候,甚至还会倒转过来,当政者宁肯选择一个“分量”较轻的小宗来做嗣皇帝。

台面上,德行、才能、健康、相貌,以及母族的背景,都必须被考虑进去如果候选人已经成婚了的话,还得考察他的妻族的背景。

台面下,真正决定最终的选择的结果的,则是当政者之间的角力的结果选谁做嗣皇帝,才最符合我的利益?

在这个问题上,恭王异常清醒:自己的儿子做嗣皇帝,是最不符合当政者两宫皇太后和关卓凡的利益的。

原因不在儿子,而在父亲这个父亲,太过强势,影响和势力,太过强大,宗室之中,“近支”也好,远支也罢,无出其右。

自己的儿子做了皇帝,自己就成了“太上皇”,“恭系”必随之重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乱清】最新更新章节〖第一五六章 谬矣!〗地址https://m.88gp.net/0/251/1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