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驱龙入海(2/4)


就是说,以郭嵩焘的性格和见识,在旧“体制”中。确实“难堪繁剧”。

在新“体制”中呢?

郭嵩焘这种人,难道还嫌太多不成?

何况,在关卓凡的设想中,“顾问委员会”实行“垂直管理”,并不需要和北京的其他衙门发生过多的联系。“顾问委员会”联系的对象,主要是各地的“新政”。

“顾问委员会”需要的权力。由关卓凡出面,拿过来交到“主任委员”手里。

所以,应该可以扬郭嵩焘所,避郭嵩焘所短。

郭嵩焘的“出身”,对“顾问委员会”早期的工作,也有特别的帮助。

一般认为,郭嵩焘出身曾国藩幕中。但是,郭嵩焘绝非曾的普通幕僚,他在湘系中,有超然而独特的地位。

郭嵩焘的年纪,虽然小曾国藩七岁,但两个人却算是“同”,他们都曾在岳麓书院读书,时间上是有交集的。

最重要的是,曾国藩的“出山”,是郭嵩焘一力促成。

洪杨乱起,宗敕令丁忧在籍的曾国藩兴办团练,曾国藩犹豫不决。郭嵩焘几度登门,反复劝说,曾国藩终为所动,出面创办湘军。

曾涤生最终变成曾正,始作俑者,是郭筠仙。

郭嵩焘于左宗棠,也大致起到了类似的作用。

郭嵩焘,实在是时代向最敏锐的感知者。

“顾问委员会”的第一桩差使,是筹办“奉恩基金”。关卓凡打的算盘,除了“赎买”宗室对“新政”的支持外,他还要通过“奉恩基金”,实现一桩同样重大的图谋:控制所有“新政”的企业的财务。

因为“奉恩基金”的来源,是从各地新式工矿的盈利中抽成;而要抽成,首先就要弄清楚你有多少盈利,就是说,要盘你的帐。

如此,就掌握了新式工矿的财务。

关卓凡决定,新办企业,一律采用西法财务制度,就是“损益表”、“资产负债表”那一套。

原时空的洋务,办的不伦不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财务制度老旧混乱,缺乏符合近现代企业制度的“数目字管理”,多少资源的浪费,多少人在其中上下其手,都根源于此。

建立了统一的近现代财务制度,企业自己才清楚到底赚了多少,亏了多少;而关贝子呢,也才好查你们的账。

还有,现在的中国,西法财务人才是奇缺的,哪儿有呢?

上海的洋行里有。

上海的广方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乱清】最新更新章节〖第五十六章 驱龙入海〗地址https://m.88gp.net/0/251/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