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理在心中(2/3)
就,完全是被后世炒热、夸大了的。
倭仁才是真正的“理大家”。而且,倭仁虽然只比曾国藩年六岁,但问一道,曾国藩却是直宗倭仁的,倭仁于曾国藩,亦师亦友,说曾涤生给倭艮峰“执弟子礼”,亦不为过。事实上,就连著名的《曾国藩日记》,也是在倭艮峰的建议和督促下,曾涤生才“亦照艮峰样,每日一念一章,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
所谓道德章,就“章”而言,倭仁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理体系“理在心中”,但因为“物蔽”,“人之理遂失”,所以,要“致知”,即通过习和自省,重新认识心中之理。这个过程,称为“尽己性,尽人性,尽物性”,即便圣人亦不能例外。
就“道德“而言,对自己的理论,倭仁身体力行,表里如一。“端庄静一”、“涵养本源”、“察己慎动”、“克己复礼”这一套,言行同一,坚持不懈。
时人赞倭仁曰:“道、咸之间从宋儒之身体力行者,必推公为首选。”
曾国藩则用“当世仪型,群流归仰”来描摹倭仁。
原时空,倭仁逝世后,翁同龢感慨:“呜呼!哲人云亡,此国家之不幸,岂独后之失所仰哉!”
翁同龢的口中,倭仁已经具有了“准圣人”的性质了。
正因为倭仁在士林中泰山北斗的声望地位 ,宗遗命,才会把他派给小皇帝做老师,且是“首席师傅”。
保守派奉倭仁为领袖,关卓凡不是没有想过“动一动”他的。可是,略作试探,便发觉倭仁在两宫皇太后那里,尤其是在母后皇太后那里,地位根本不可动摇。两宫皇太后不了解倭仁的“章”,但对倭老夫子的“道德”,却是无条件信任的。这一点,关卓凡只好自承不如了。
这是一尊真神,既然搬不开去,就要设法“招安”,为己所用,不然,实在是太过浪费材料啦。
这就是关卓凡为什么一定要做通倭仁的工作,一定要倭仁领衔出奏“开科取士,恢复唐、宋旧制,加‘时务策’,加‘贴经、墨义’”。
以倭仁士林声望地位之隆,首倡其议,“恢复唐、宋旧制”的改革,一定事半功倍,或者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关卓凡软硬兼施,连蒙带骗,法宝尽出,倭仁最终就范,这位历史上的“保守派的代表”,居然成为一项重大改革政策的代言人了。
这个……呃,这个金手指,会不会开得……大了点儿?关卓凡的王八之气,会不会过了点儿?倭仁留在历史上的形象,不仅仅是“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乱清】最新更新章节〖第十八章 理在心中〗地址https://m.88gp.net/0/251/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