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八章 太监(3/5)

报官后记录在案就没事了,不然罪过很大,何况身败名裂的王振也无处容身。

官府询问缘由,王振称是自愿的,希望进宫当差,五十两银子用来疏通关系。如此地方具文送往京城司礼监衙门,他义无反顾的前往金陵。

书房里的徐灏看完了来龙去脉,心说难怪太监源源不绝呢,朝廷就没强迫过谁当太监,都是因各种原因主动来报道,最多的是穷苦百姓被生活所迫,指望把孩子送进宫里有条活路。

免费当上公务员,不用考试没有年龄要求,回馈家里的几率太大了。堪称一本万利,这就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要不说历代只闻宫女一腔怨恨,不见太监有什么委屈,一辈子捧着铁饭碗,吃穿不愁。

徐灏感到头疼,每当太监得势的时代,民间往往相应掀起了“自宫潮”,就和后世考公务员一样,征募宦官一千人,结果应征者多达两万。

两万人也就罢了。竟然大多先斩后奏没了小雀雀,官府不能不管,紧急增加了一千五百人的名额不算,剩下的还得安置在城外的皇庄里,很多人因此偷鸡摸狗扰乱治安。

所以明朝宦官的规模持续膨胀是有原因的,非是皇帝仅仅贪图个人享受,便无限制的扩大编制。

徐灏有些蛋疼了,随着明朝的风气越来越开放,民间的自由越来越多。就和历史上一样,百姓愿意送儿子当太监,这么破?

所谓满清控制太监的数量动辄被人称道,可不想想满清的统治力度多强大?当然也是有了前车之鉴。

徐灏能控制住有生之年的太监数量。并且压缩二十四监把人数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一纸诏书你自宫了也不收,可他死了之后呢?

可以说没了太监,皇帝连一天的吃喝拉撒睡都没办法维持。净身房才是紫禁城的精髓所在,帝王的独一无二就是建立在太监制的基础上。

十月初,科举张贴了红榜。捷报送到了家里,徐湖如愿中了进士,徐江则名落孙山,但也如愿可以做官了。同时宋国再一次落第,心如死灰,而一味惦记美人的上官秀才功亏一篑,同样没能考中举人。

徐家热闹了一番,徐湖每天忙着拜师赴宴等等,即将出仕的徐江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担心妻子怀恨为难金桂,暗中对金桂说要设计让她嫁出去,以报答昔日之情。

金桂最早是王姨娘的丫鬟,随着徐江做了官,基本没可能留在他身边,即使不舍也不得不点头,心里很是感激。

徐江到了岳父家,不敢隐瞒,从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平凡的明穿日子】最新更新章节〖第六百三十八章 太监〗地址https://m.88gp.net/0/280/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