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宁做三把壶,不配一个盖(2/3)

海黄。简而言之,紫檀柳漂亮不贵,还能唬人。

吕子谦打开木盒,从里面取出了这把紫泥合斗壶,摆在了书桌上,“沈老,请!”

他不请余耀很正常。沈重远才是真正的买主,余耀得他来请。

沈重远点点头,笑着说:“这里面,就小余没看过了,小余先来吧!”

余耀也没什么好客气的,就是帮忙掌眼来的。他上前先轻轻拿起了壶盖,看了看里面的“彭年”的印铭,而后扣在一边,捧起了壶身。

看壶身的时间比较长。

这壶是清代的,没有任何问题。

而且从工艺来看,应该就是杨彭年的作品。

壶身的刻铭也应该是陈曼生亲自捉刀所为。

北斗高,南斗下,银河泻,阑干挂。曼生铭。

陈曼生一代金石篆刻名家,在壶上刻铭,以刀代笔,书 力和金石韵味并存,浑然天成,这一点是很难仿的。而且如果要仿,刻痕里面也需要做旧,难度极大。余耀细致观察了,绝无做旧痕迹。

壶底印铭“阿曼陀室”也没有问题。

不过,看完壶身之后,余耀再度拿起了壶盖。

越看越不对劲儿,特别是仔细对比壶身之后。

原来,这壶盖是后配的!

虽然里面“彭年”的印铭惟妙惟肖,而且壶盖做旧做包浆很细致,但终究还是被余耀瞅出了端倪。

紫砂壶后配盖,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紫砂壶行当里有一句话,叫做:宁做三把壶,不配一个盖。

现在来看,配盖是配成了,而且手段极为高明。

但这不是一把新壶,还得做旧做包浆。

壶盖内部做旧还好说,壶盖外部的包浆,要做得和壶身一致,实在是太难了。

余耀能看出来,就是因为壶盖外部的包浆。

这壶盖的包浆比壶身还要厚重一点儿,做得过头了。

如果只有这一点,还能解释得通,因为壶盖和壶身包浆有差别也不是不可能。

但还有一点,壶盖上的包浆不仅比壶身厚重一点儿,而且各个部分还和壶身一样均匀。

壶盖和壶身不一样。壶身的包浆往往比较均匀;但壶盖除了相对平整的盖体,还有个常被拿捏的盖钮。一把两百年的传世老壶,盖钮上的包浆和盖体表面的包浆,是不可能一样均匀的。

当然,还是那句话,说出来容易,但要体察入微看得透彻明白,非得极高的眼力不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玩宝大师】最新更新章节〖第136章 宁做三把壶,不配一个盖〗地址https://m.88gp.net/0/421/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