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大喜(2/4)

意冷了,还来考,只是心底深处还有那么一丝丝的不甘心罢了。

想来……这一次,也是难中了。

不过……在西山,几位先生让他不断的作八股文,说他的八股已有了一些进步,却不知有没有用?

他努力的回忆在这短短半年的时间,自己所作的八股文章,没有一百,竟也有八十篇了,乃至于看到了任何一个四书五经中的话,都条件反射式的想要去破题。

或许……这一次……会有机会的吧。

他这样想着。

接着一声炮响。

考官放题,差役们举着牌子,在各个考棚里游走。

待那差役举牌到了刘杰面前,刘杰便见那牌子上赫然写着:“宁武子邦’四字。

刘杰愣了一下,此题,竟有印象。

倒不是说这题印象很深刻,而是他作了许多题中,还真有这么一题。

几位先生出的题没有一百也有八十,这题作的多了,也就不免有些麻木了,而这个题之所以有印象,在于此题很坑。

坑到了什么程度呢?

你若是照宁武子邦这四个字去理解,发现根本没法理解,这四个字出自《论语。公治长》,原文是: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黑……真黑……

当初先生们将这题布置下来,这是所有人最初的印象。

宁武子,乃是人名,而‘邦’,却是出自‘邦有道则知’,这就好像,自己的恩师王守仁,自己想对王守仁说,王守仁你吃饭了吗?然后有人出了个题,叫‘王守仁你’。

来来来,给我写一篇文章来,这文章还得符合规范,还得符合圣人的道理,对了,每一个格式,无论是破题,是承题,你还都得符合规范,一个字不能多,一个字不能少!

当然,这些其实还只是开胃小菜罢了,你还得符合程朱的理解,譬如在这一句中,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曰:‘知,去声。宁武子,卫大夫,名俞。按《春秋传》,武子仕卫,当文公、成公之时,文公有道,而武子无事可见,此其知之可及也……”

看到没,你还得符合朱熹圣人对这一段话的理解,若是你没有领会朱熹圣人的意思,那么很抱歉,照样淘汰。

而且,你还只有一天的时间,准确的说,是五个时辰左右,写不出来,照样滚蛋。

自开科举以来,几乎每一个考生都在搜肠刮肚的想要去押题,可道高一尺魔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朝败家子】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百一十七章:大喜〗地址https://m.88gp.net/0/94/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