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挖矿的人(2/4)
存着这种简单机械,就是两根巨大的木桩子上面有扶手和挂钩,实际上就是一个嵌进去的钢钉。
上面的蒸汽机会带动木桩运动,人要做的就是抓住扶手固定身形随着木桩运动,直到自己想要达到的位置再自行跳下木桩。
(所谓矿物博物馆其实就是废弃的矿区,实际上当地人的称呼是矿山旅游。)
通过上面的描述各位书友可能还无法理解其危险性,实际上这种机械在当时是不受人工控制的,蒸汽机会不停地运作。
而且除了最底层以外,实际上每一层和木桩之间都有一段距离,你需要跳上跳下,只要稍有不慎...十几米深的矿坑,如果摔下去结果可想而知。
矿井用的升降机并不是很复杂,历史上的1851年英国人在世博会推出之前,他们就已经开始使用了。
维也纳皇家科学院的专家们很快就鼓捣出几种方案,最后弗兰茨选定的是液压升降机,因为这个最符合历史潮流,而且奥地利在液压技术方面领先全世界。
然后便是矿道铁轨,现在奥地利的钢铁产量正在不断上升,但是只有产量没有消费也是不行的。
过去由于成本问题,很少有人会选择在矿道内铺设铁轨,毕竟人力成本是如此地廉价。
但是现在奥地利的炼铁炼钢技术有了跨越式发展,产量增加导致原材料不足,矿物价格也随之上涨,所以能提升生产效率的都是可取的。
而且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能让那些矿工们少受些苦难。
同时大批的安全灯和安全帽也被开发出来,这些东西送到矿区可以供矿工们租赁,也能提高他们的生还概率。
而且皇家科学院的专家们搞出的安全灯显然要强于英国人最新发明的戴斯安全灯。
戴斯发现火焰不能通过细纱布中的小孔,这意味着纱布内的火焰不会点燃灯外大气中的气体。
戴斯是当时最着名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发明成为随后大多数火焰安全灯的基础。
之后欧洲其他国家也跟着研究出了一大堆类型的安全灯,但是方向错了,他们只研究怎么让这灯变得更亮,更廉价,而不是更安全。
实际上在安全灯广泛应用之后(1860年左右),爆炸几率确实有所降低,但是几乎每年都爆发几次震惊世界的百人矿难。
当时还催生出了一种“瓦斯检查员”的工种,他通常会将自己装在一个浸满水的麻袋中,然后拿一根长棍上面粘着一支燃烧着的蜡烛在矿洞中探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最新更新章节〖第十三章 挖矿的人〗地址https://m.88gp.net/289/289097/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