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英国人的以工代赈(2/4)

马铃薯,而是选择了种植其他高产农作物,虽然没有土豆产量高,但是勉强可以充饥,再加上劳工能获得一些钱财,他们勉强可以活着。

弗兰茨的劝诫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了的,其实关于波尔多液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也被证明是可行的。

只不过此时奥地利帝国的工业能力有限,虽说供给自己的国家那极小面积的受灾地区完全没有问题,但是想要卖到别国,价钱恐怕他们根本承受不起。

而且波尔多液算不上什么高端工业品,仿制的难度很低,对于列强来说就是举手之劳。

所以弗兰茨准备多享受一段科技红利,并不打算让其过早扩散。

弗兰茨在爱尔兰的土地上一路走过,总体上还是很失望的,他几乎没有看到什么反抗的影子。

反倒是遇到了敢跳出来打劫车队的,其实但凡有一点见识就不会对这种规模的商队出手。

这倒不是车队规模太大,或者是卖的货奇怪,主要是人数太多。商人毕竟是要逐利的,通常不会雇佣太多人。

人数众多通常意味着上面的东西很重要,或是人很重要,这都不是普通强盗能对付得了的。

一般来说只要随便放上几枪,那些拦路的劫匪就会四散奔逃。

弗兰茨还看到一些公共工程,模式不同以往与奥地利的格外相像,只不过预计提供1万个岗位,但实际受灾人数太多,编制只能一扩再扩。

最终硬生生扩编到44万个,可预算却一分钱都没增加,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

更要命的是由于粮食价格的疯狂上涨,理论上足以养活一家人的工资却变成了两便士,部分地区甚至每天只有一便士,这个价格在伦敦连个童工都雇不到。

而且以工代赈的工程大部分权力都把持在官僚和地方议会手中,他们看到有这么多劳动力自然就扩大了工程规模,也就是所谓的上强度。

然而此时绝大多数爱尔兰人早已经被饥荒折磨得营养不良,筋疲力竭,这些人要么骨瘦如柴,要么浑身浮肿,根本就没法承担高强度的体力劳动。

于是乎就出现了一种怪现象,那就是报名火热,审查严格的以工代赈工程,最后变成静坐抗议。

结果英国人的做法不但没有解决饥荒问题,还导致爱尔兰地区出现大量摆烂工程,弗兰茨觉得用不了多久这些工程就会烂尾。

毕竟工程量已经远远超过了政府的预算,而地方上又不想补足差额。

理论上讲这种扯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最新更新章节〖第9章 英国人的以工代赈〗地址https://m.88gp.net/289/289097/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