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老吏-郑士元(2/3)

官贪,百姓则骂国邪;官清,百姓则赞国正。官不敢镇邪,民心则无国。所以他不敢亵渎职守,惟恐有负朝廷重托。

凡为官者,须刚正廉洁。清贫,士之常也;惟俭养德,惟侈荡心。侈则多欲,多欲则贪。违法枉道者,迟早要招祸殃身。

说的通俗一点,为官也好,为人也罢,平时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大明律》对贪官处置,写的明白;以往对贪官污吏的处置,也是前车之鉴。

以身试法者,多心存侥幸,觉得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法不传六耳,做的天衣无缝。熟不知,天下没有不透风墙,做事也不可能不留痕迹。

隋炀帝杨广弑父,做的够隐秘了吧,可依然泄露了出去,引得天下唾骂,五方共诛之。最后国破家亡,宗庙倾覆,为天下笑。

郑士元做官,就认一条,问心无愧。湖广按察使佥事也好,窑公也罢,不过是个活计。可不管走到哪儿,他都不怕被人戳脊梁骨,他的儿子们也都能挺直腰板做人。

做官不难,做个好官却不易,你的经得住诱惑和磨难,否则,这官也别做,早晚是招祸的根源。

“洪武朝已经二十六年了,其实贪赃之风已经有所收敛。只不过是朝廷在明处,贪官在暗处。千年积习一时还难以匡正。”

郑士元的话,朱雄英深以为然,这也让其想起了官档中,皇帝给他批语:见金动心者,不可为吏;见善不扬者,不可为官。郑士元清廉正直,勇于谏言扬善,可谓官中上品。

点了点,朱雄英正色道:“贪婪是人的本性,不用苛刑猛政难断其念。”

很多事陋习都是要律法顶着,才能摒弃的。朱雄英当然知道不是长久之计,可在想到万全办法之前,他还是要坚持苛刑猛政。

他要杀得天下贪官,一想到事情败露之后悲惨下场,就寝食难安,辗转反侧,不寒而栗。

而郑士元却回道:“说到苛刑猛政,殿下倒是深得陛下的言传身教。上者严厉,下者畏服,虽不是长久之计,但亦不失一时之法。”

虽然不赞成完全依靠杀戮恫吓天下贪官,可太孙既然明白,也说了要一边实践,一边寻求解决之法,他也没什么话好说。

但有一事,郑士元要向太孙进言,那就是朝觐考课之法。他在湖广任上时,便见很多官吏,是因为要完成考课,一步步下水的。完善考课制,对于整饬官场的风气至关重要。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明太孙朱雄英】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零二章 老吏-郑士元〗地址https://m.88gp.net/355/355335/102.html